近日,北汽首臺氫內燃機成功點火,向實現高效零碳發動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北汽研究總院與北京工業大學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完成氫內燃機關鍵系統的仿真分析和設計開發工作。首臺氫內燃機在北汽完成試制、裝配后,雙方團隊在北工大試驗室共同開展燃燒開發工作。
該氫內燃機基于榮獲“中國心”2021年度十佳發動機大獎的魔核1.5T發動機進一步優化而成,它主要采用了適應氫氣燃料的噴嘴及導軌、氫專用渦輪增壓器、氫專用機油、耐磨損耐氫的氣門與閥座等關鍵技術。在魔核發動機優異的性能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熱效率目標達45%。
2021年,北京汽車正式推出魔核動力平臺的1.5T發動機,并搭載于新一代自主產品——北京魔方上。行業首款量產搭載VCT增壓器技術,不僅讓魔核動力擁有138 kW最大功率、305 N.m最大扭矩;更是同級別產品NVH性能“天花板”,其怠速噪聲僅為57.5dB;無懼-40℃海拉爾極寒與火焰山50℃酷暑,魔核動力擁有超過40000小時全場景測試,以超過行業最高的標準保障行業頂尖可靠性水平,為用戶提供安心愉悅的用車體驗。
在純電動動力領域,北汽同樣有著深厚的技術積淀。由北汽自研的「電動汽車三電平臺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成果,榮獲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在高能效電驅總成方面,電驅總成NEDC循環工況效率提升至87.5%,整車能量回收率最高達25.5%,行業領先;
在高安全電池電控方面,行業內首次實現三電電控產品功能安全正向設計,并率先獲得ASIL C功能安全產品認證;
在高效檢測關鍵技術方面,自主開發形成汽車行業唯一涵蓋測試全過程的自動化測試工具及平臺,并通過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進行行業推廣。該成果解決了續航、安全、成本顧慮的關鍵問題,并已應用于極狐汽車等北汽集團量產車型上。
在氫能動力領域,由北汽福田聯合清華大學和億華通公司研發完成的國內首款燃料電池客車平臺化產品已在2022北京冬奧會上完成服務保障工作,并首次形成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客車產業鏈。該技術突破了大功率石墨板燃料電池發動機設計關鍵技術,石墨板電堆功率密度國內率先達到2.22kWL;并首創了極寒環境冷啟動和綜合熱管理技術,形成了8m-12m全系列燃料電池客車產品。
持續地技術進步,源于北汽集團完善的研發體系。
近年來,聚焦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北汽集團加大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戰略性人才的引進力度,發揮重大人才工程帶動作用,儲備集聚了一大批領軍人才,搭建1萬余人的研發團隊。在此聯動效應下,一批國家級工作室、重點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職工創新工作室等人才平臺載體,為重大項目的研發與落地賦能。僅在2021年,北汽集團就新增專利2049件,其中發明專利781件。
此次首臺氫內燃機成功點火,是北汽集團于今年6月發布“BLUE衛藍計劃”后的一次重要成果落地。根據計劃,北汽集團將全力在2025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產品全面脫碳、運營碳中和。
建議反饋 您的每一條建議聲音,我們都認真對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